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及评估
引用本文:刘春晖,杨京彪,朴金丽,韩龙植,薛达元,刘颖.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及评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16-26.
作者姓名:刘春晖  杨京彪  朴金丽  韩龙植  薛达元  刘颖
作者单位:1.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摘    要: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对于现代社会的馈赠。传统知识的评估和保护,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研究及评估。结果表明,现有代表性的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共调查编目220条,种类齐全、内涵丰富,其中传统医药知识最为丰富;通过评估,62.7%的传统知识历史悠久,与少数民族协同发展、活态传承,仅有7.3%的传统知识呈狭域分布,16.4%的传统知识相关遗传资源因受到严重威胁而呈濒危状态,还有39.1%的传统知识目前无任何保护和传承措施;通过构建传统知识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出黔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综合评价值介于0.34~0.91之间,66.3%的传统知识属于Ⅰ、Ⅱ等级,急需或需要保护。本研究将传统知识的理论分析和现象描述转变为量化评估,以期对传统知识在生态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应用方面起到实际推动作用。

关 键 词:民族地区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濒危  评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