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南省石门县高砷地区的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兼论高砷地区环境污染的植被恢复
作者姓名:严岳鸿  陈红锋  黎昌汉  黄忠良  邢福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
基金项目: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0 2 70 12 2 )
摘    要:为寻找更多、更有效的砷富集蕨类植物,对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场砷富集区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蕨类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场砷富集区的22种蕨类植物中有5种蕨类植物属于凤尾蕨类,5种属于金星蕨-铁角蕨类,4种属于鳞毛蕨类,其余7种则分散于蕨类植物的其他类群.频度及多度分析表明:蜈蚣草(Pteris vittata)、井兰边草(P.multifida)、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在高砷地区有较高的频度和多度.石门高砷区生长的蕨类植物和已报道的砷富集蕨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生物习性表明凤尾蕨类植物中发现了新的砷富集者.

关 键 词:砷富集蕨类  植物系统学  植被恢复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