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负载铁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作者姓名:康宁  毛磊  张宇  梁文懂  马毅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8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2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4125).
摘    要: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分别用FeSO_4/FeCl_3和FeCl_3对生物炭进行表面改性。表征结果显示,改性生物炭表面存在磁性颗粒和Fe—O基团,负载铁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r(Ⅵ)的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生物炭,且以FeSO_4/FeCl_3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性能更佳,在Cr(Ⅵ)溶液初始pH为2、初始浓度为100 mg·L~(-1)、温度为30℃、振荡速率为150 r·min~(-1)、生物炭投加量为4 g·L~(-1)、吸附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FeSO_4/FeCl_3改性的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率达93.9%;负载铁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关 键 词:负载铁生物炭  小麦秸秆  表面改性  Cr(Ⅵ)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性能
收稿时间:2019/12/22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