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重力卫星串联编队仿真分析
作者姓名:朱广彬  常晓涛  邹斌  曹华东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北京 100048,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北京 100048;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 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江苏 南京 21001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北京 100048
基金项目: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重力梯度测量卫星系统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GF-7卫星高程基准转换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高分遥感测绘应用示范系统)
摘    要:现有重力卫星任务存在时空分辨率不足、时空混频以及重力场信号各向异性等局限性.分别对重力卫星串联编队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星间距离等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就重力卫星串联编队星座模式对重力场时空分辨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卫星轨道高度的选择需要兼顾重力场信号衰减和卫星寿命等因素,以维持在300~400 km为优;轨道倾角选择应充分考虑极空白问题的影响,极空白区大小不宜超过6°;星间距离大于250 km时,重力场精度的提升并不明显,重力卫星串联编队星间距离设为50~100 km为优.重力卫星串联编队星座模式可同时有效提升地球重力场时空分辨率,实现时变重力场的各向同性探测.

关 键 词:重力卫星  地球重力场  串联编队  卫星星座  时空分辨率
收稿时间:2017-12-22
修稿时间:2019-0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