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菲策同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引用本文:汪溥钦.长菲策同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2).
作者姓名:汪溥钦
作者单位:福建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摘    要:1.寄生牛羊瘤胃中的长菲策同盘吸虫是分布广阔的种类。在福州屠宰场检查牛羊各50个,黄牛感染率占80%,水牛占60%,山羊占14%。 2.长菲策同盘吸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中发育迅速,在适当的温度28—32℃下,虫卵经7—8日孵出毛蚴。感染小土蜗经9—10日胞蚴成熟产出母裂蚴。感染18日产出子裂蚴。第22日幼小尾蚴产出,于第32日发育为成熟尾蚴,游出形成囊蚴。 3.毛蚴是从宿主的呼吸孔侵入,幼螺较易获得感染。幼虫在肺囊处寄生发育,第二代裂蚴产生尾蚴的同时亦可产生少数裂蚴。 4.囊蚴多附在叶面光滑的水生植物上,牛羊吞食囊蚴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囊而出,在肠中生长发育几星期后,移行到瘤胃定居寄生。 5.防止牛羊感染,在牛羊必经的路沟结合农业除虫进行灭螺,夏秋季节轮换牧场,与防治肝片吸虫同时进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