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沉积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演变
引用本文:王羽涵,殷勇,夏非,邹欣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沉积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作者姓名:王羽涵  殷勇  夏非  邹欣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海洋科学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503);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23,41371024);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1619035)
摘    要:通过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铁板沙11DT06钻孔的沉积相序列、14 C测年数据、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并与该海域北翼潮流通道11DT01孔、里磕脚11DT02孔对比,重建了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11DT06孔自上而下揭示了4个沉积序列:S1(潮流沙脊层)、S2(潮滩层)、S3(陆相硬黏土层)和S4(高潮滩层).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经历了潮滩(ca.44~25ka BP)、洪泛平原(陆相硬黏土层,ca.25~12ka BP)、滨岸沼泽与潮滩(ca.12~7ka BP)和水下沙脊-潮流通道(ca.7ka BP至今)等一系列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潮流沙脊主要由细砂和粉砂质细砂组成,而MIS 3阶段与早全新世的潮滩沉积主要由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组成,分选性总体都较差,基本都为正偏态,表明沉积物粒度分布都存在细尾部分,这正是潮流沉积物的一大特点,与洪泛平原相的硬黏土层存在明显差异,指示了主控沉积动力环境的不同.苦水洋海域三个钻孔测试获得的11个AMS 14 C和2个OSL测年数据显示了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区测年结果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关 键 词:辐射沙脊群  潮流通道  环境演变  C测年  光释光测年  南黄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