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库车拗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引用本文:贾承造,顾家裕,张光亚.库车拗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J].科学通报,2002,47(Z1):49-55.
作者姓名:贾承造  顾家裕  张光亚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3) 和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1-03)资助.
摘    要:库车拗陷三叠至侏罗系烃源岩分布面积10000 km2以上, 厚度可达1000 m, 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煤岩有机碳含量分别可达6%, 40%和93%, 有机质以腐殖型为主, 形成了一个超强充注的富气系统; 上第三系、下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分别与上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至下第三系砂岩构成库车拗陷最重要的储盖组合, 其次是侏罗系泥岩与砂岩构成的储盖组合; 褶皱-逆冲断带圈闭定型晚, 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 其中可识别出10种构造样式, 它们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 与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有关的盐下断弯背斜为最有利圈闭; 该油气系统以晚期成藏为特征, 喜马拉雅早期以形成凝析油气藏和油藏为主, 主要分布在生烃中心的外环, 喜马拉雅中、晚期是气藏主要形成期, 分布在靠近生烃中心的内环; 气藏超压与巨厚膏盐岩盖层形成封闭体系、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及抬升作用有关. 在库车拗陷褶皱-冲断带第二、三排构造带, 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是进一步寻找大中型气田的主要目标.

关 键 词:煤系烃源岩  断层相关褶皱  油气藏  大中型气田  库车拗陷
收稿时间:2002-04-05
修稿时间:2002年4月5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