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谐音寓意比较
引用本文:王绍良.《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谐音寓意比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7(4).
作者姓名:王绍良
作者单位:苏州纺织瓷件厂
摘    要:《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沿用民族传统谐音寓意手法,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它不等同于一般浅俗的文字调侃。《金瓶梅》、《儒林外史》均以人名谐音寓意,标识各种人物的品性或遭际。《红楼梦》突破了单纯的人名寓意的局限,人、事、物、词语皆有寓意,形式多样,手法精妙,寓意深刻,具有标识人物性格、命运,点明创作宗旨,揭示主题的作用。

关 键 词:三大古典小说  谐音寓意  方法比较  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