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天洞洞穴的细菌群落特征及产酶菌株分析
引用本文:茶琦雁,朵金玲,周兴奎,李淼,马莉,莫明和.贵州天洞洞穴的细菌群落特征及产酶菌株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
作者姓名:茶琦雁  朵金玲  周兴奎  李淼  马莉  莫明和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洞穴作为一种长期阴暗、潮湿、营养匮乏的特殊生境,蕴藏着代谢类型独特的丰富微生物类群.研究从贵州天洞洞穴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分离了623株细菌,分属于89个属的228个种,其中放线菌纲(50.72%),α-变形菌纲(18.45%)和γ-变形菌纲(16.85%)是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14.45%)、微杆菌属(12.20%)及链霉菌属(9.31%)为优势属.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的优势属分别为链霉菌属(13.72%)、微杆菌属(15.44%)和柄杆菌属(18.95%).土壤样品Shann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而水样的最低.在分离的623株洞穴细菌中,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细菌种类分别有86、64种和79种;土壤中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菌株比例高于钟乳石表面和水样,水样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比例高于土壤和钟乳石表面.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