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ENU诱变获得4种白斑小鼠及对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引用本文:吴宝金,茅慧华,邵义祥,薛整风,李厚达.ENU诱变获得4种白斑小鼠及对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科学通报,2003,48(22):2301-2307.
作者姓名:吴宝金  茅慧华  邵义祥  薛整风  李厚达
作者单位:1. 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1
2. 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扬州,225009
基金项目:本工作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批准号:2001BA70113)及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号:03KJB180155)资助项目.
摘    要:“表型驱动法”是通过诱变、定位及克隆突变基因来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 以ENU处理C57BL/6J(B6)雄鼠150只, 繁殖后代小鼠3860只, 筛查到有突变表型的小鼠210只, 经传代实验得到能够遗传的突变鼠10余种, 其中4种为呈显性遗传的白斑突变, 它们是Wbct, W−1Bao, W−2Bao和W−3Bao, 共同表现为腹部、四肢末端及尾部的局部白化. 为定位这些突变基因, 选择平均分布于小鼠基因组且在B6与DBA/2J(D2)间有差异的微卫星标记39个, 区分(B6×D2)×D2的F2代有无白斑表型后, 用39个微卫星进行基因组扫描. 结果表明, W−1Bao突变基因与D5Mit168的LOD值为0.56, 与D5Mit352的LOD值为4.47. 在此基础上, 逐步选择接近突变基因的微卫星D5Mit290, D5Mit312, D5Mit356及D5Mit308, 扩大F2的数量至537只, 将W−1Bao突变基因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D5Mit356及D5Mit308之间, 距着丝粒约42.19 cM; 同理, 将W−2Bao及W−3Bao突变基因也定位在与W−1Bao相近的区域, Wbct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距着丝粒约41.6 cM处. 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和对染色体局部基因的逐个分析, 认为kit基因为W−1Bao, W−2Bao及W−3Bao白斑突变的候选基因.

关 键 词:ENU  白斑  微卫星  定位  kit  小鼠
收稿时间:2003-07-08
修稿时间:2003年7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