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态健康评价
引用本文:刘欣禹,齐衍萍,沙婧婧,徐子钧,菅潇扬,杜小媛,温国义,周瑞佳.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态健康评价[J].广西科学,2022,29(6):1197-1205.
作者姓名:刘欣禹  齐衍萍  沙婧婧  徐子钧  菅潇扬  杜小媛  温国义  周瑞佳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0;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0
基金项目:国际项目(UNDP/GEF YSLME Ⅱ),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01)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科技项目(202201)资助。
摘    要: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29种、节肢动物甲壳类29种、软体动物18种,这3个门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92.68%;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665.83 ind./m2,平均生物量358.65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两个航次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的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其次为小型贝类及多毛类,优势物种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 (M-AMBI) 分析显示,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海洋生态健康  AMBI  相关性分析  胶州湾女姑口
收稿时间:2022/2/18 0:00:00
修稿时间:2022/3/1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