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动态助词“了”在早期使用的异同
引用本文:罗国莹.动态助词“了”在早期使用的异同[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2).
作者姓名:罗国莹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了”(le)常附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完成,或有了某种性状,如“走了”、“红了”.“了”作为助词,是由古代汉语表示“完了”或“了结”义的动词“了”(li(?)o)虚化而来的.在这漫长的虚化过程中,“了”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唐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使用中的异同.一、“了”的词性异同“了”最早见于汉代,用作动词,常用义为“终了”、“了结”.西汉王褒《僮约》(公元前一世纪作)有“晨过洒扫,食了洗涤.”“了”即“完毕”.《广雅·释话》:“了,讫也”,即“完了”的意思.大约魏晋开始,“了”除了继续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如:(1)其所易了,阙而不论.(东晋郭璞《尔雅序》)“了”作动词,意为“懂得、明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