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引用本文:吴金爱,吴起俊,董玲玲.广州地区晚泥盆世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4).
作者姓名:吴金爱  吴起俊  董玲玲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质学系 (吴金爱,吴起俊),中山大学地质学系(董玲玲)
摘    要:广州市西郊南海县横沙地区沙水岗、金钱岭一带出露有泥盆系地层。哈安姆(A·Heim,1930年)等把这套地层划为水口系,代表上古生代地层,方瑞濂等(1965年)在沙水岗采集到植物化石Lepidophloeum rhombicum,将该地层划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1984年至1985年春,作者等在横沙地区系统测制了牛岗——沙水岗——金钱岭地层剖面,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充实了横沙地区上泥盆统的划分依据;与此同时,首次采集到不少鱼类,以及少量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标本。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