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乔彦松,郭正堂,郝青振,吴文祥,姜文英,袁宝印,张仲石,魏建晶,赵华.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J].科学通报,2003,48(13):1465-1469.
作者姓名:乔彦松  郭正堂  郝青振  吴文祥  姜文英  袁宝印  张仲石  魏建晶  赵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本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894170-06,40231001)资助项目。
摘    要:对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宣城、繁昌两个风尘堆积典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 并对宣城剖面上部的样品进行了热释光测年. 结果表明, 宣城剖面松山/布容(B/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 而该剖面风尘堆积的下界位于B/M界限以下, 年代约为0.85 MaBP. 繁昌剖面全部形成于布容期. 该结果同时指示, 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不全是第三纪遗留的产物, 最新一期的网纹红土形成于0.78 Ma (B/M界限)以后, 表明我国南方中更新世经历了极端的暖湿气候, 应当与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S4和S5对应. 0.85 MaBP前后长江中、下游开始出现持续的风尘堆积, 是该区环境对中更新世全球性重大气候变化的响应. 当时东亚冬、夏季风同时加强, 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反差加大导致的河流水文状态变化为风尘堆积的物源和搬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 键 词:黄土  网纹红土  风尘堆积  磁性地层
修稿时间:2003年3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