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古代“大纺车”的产生与发展
引用本文:黄国梁.我国古代“大纺车”的产生与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3).
作者姓名:黄国梁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编写组
摘    要:大纺车约始制于宋代,是加捻蚕丝和麻苎纤维的多锭捻线车。我国古代的捻线工具有纺(?),手摇纺车、脚踏纺车、捻线车等等,但是以大纺车的生产效率最高,它有三十二个锭子。捻丝的质量也很好,尤其是加工强捻或弱捻的经纬丝线(纱线),条干均匀,能织造绉絺(麻纱)、(?)(绉纱)、绮锦等高贵织物。大纺车的产生,是在移用其它捻线工具结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直沿习使用到近代。但其加捻纤维的工艺方法,和其它工具捻线不同,具有独特性,它的发明是古代手工捻线技术的重大发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