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
| |
作者姓名: | 李琳琳 卢少勇 孟伟 刘晓晖 国晓春 万正芬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洞庭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 100012;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5-0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09B02) |
| |
摘 要: |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
关 键 词: | 长江水系 湖泊富营养化 历史演变 综合防治 |
收稿时间: | 2017-03-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