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分布特点
引用本文:鄒进上,莫天麟,許紹祖.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分布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1).
作者姓名:鄒进上  莫天麟  許紹祖
摘    要:本文介绍了1963年8月份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飞机观测结果。巨核的大小和浓度测量是用“等压法”进行的。观测表明,上述地区巨核分布具有某些重要特点:(1)巨核浓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在6—8公里范围内浓度可以相差好几倍;(2)在低空偏东气流影响下,巨核由沿海向内陆减少。而在1280米高度上,由於偏西气流存在,巨核向内陆减少不明显;在寓海岸较远的地方,巨核浓度反有向内陆增加的趋势;(3)巨核浓度的垂直分布有两个极大值,一个位於风的转换高度,另一个位於3000—3600米,而特大巨核随高度减少得十分缓慢;(4)特大巨核(γ≥2μ)浓度与积云中大云滴(γ≥50μ)的浓度是相当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