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树轮记录的吕梁山地区公元1836年以来5~7月平均气温变化
引用本文:蔡秋芳,刘禹,包光,雷莺,孙铂.树轮记录的吕梁山地区公元1836年以来5~7月平均气温变化[J].科学通报,2010,55(20):2033-2039.
作者姓名:蔡秋芳  刘禹  包光  雷莺  孙铂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5;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西安 71004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96, 40890051, 40525004, 4059942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和“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摘    要: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 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 同时区域性气候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利用采自吕梁山中部的油松树轮样本, 重建了该地区1836年以来5~7月平均气温的变化, 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55~2003年平均温度的方差解释量为45% (F=38.474). 该重建气温序列指示的5个偏暖时期和4个偏冷时期与我国北方中部其他几条树轮重建温度序列所指示的冷暖时段基本一致.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是这种上升趋势并不是平稳的, 90年代初的升温更强烈一些, 并且1994~2002年是整个重建序列中温度最高的时段; 同时, 重建气温与研究区周边更大范围内各气象站点5~7月平均气温之间的显著相关分析也表明, 本文重建的过去近170年来的温度变化不仅反映了吕梁山地区、似乎也可以反映我国北方中部地区较大范围的同期气温变化.

收稿时间:2009-12-01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