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新元古代浅变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刘贻灿,刘理湘,古晓锋,李曙光,刘佳,宋彪.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新元古代浅变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2010,55(24):2391-2399.
作者姓名:刘贻灿  刘理湘  古晓锋  李曙光  刘佳  宋彪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21002, 40973043, 40634023, 90814008)资助项目
摘    要: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薄片观察, 在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变质火山岩中发现新元古代侵位的浅变质花岗岩. 对其中两个浅变质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浅变质花岗岩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26±6)和(758±12) Ma, 并且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 结合前期发现的(635±5) Ma浅变质(橄榄)辉长岩, 证明北淮阳带至少存在两类新元古代侵入岩, 即726~758 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 这些新元古代岩石出露于变质的奥陶纪岩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 二者之间为构造接触以及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 并且它们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二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 这进一步证明, 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 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关 键 词:浅变质花岗岩    新元古代    SHRIMP  U-Pb定年    大陆俯冲    北淮阳带西段
收稿时间:2010-03-15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