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哈尼泥炭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生态意义
引用本文:郑艳红,周卫健,刘钊,陈清敏,于学峰,刘潇敏.东北哈尼泥炭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生态意义[J].科学通报,2010,55(20):2018-2025.
作者姓名:郑艳红  周卫健  刘钊  陈清敏  于学峰  刘潇敏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0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和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SKLLQG0801)资助项目
摘    要:为了认识和明确五环三萜类的降解产物——脱-A-三萜烯的气候及生态响应, 应用GC- MS技术对东北长白山哈尼泥炭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在泥炭中存在丰富的脂肪族脱-A-三萜烯化合物. 高的总脱-A-三萜烯量主要出现于全新世时段, 对应低的沉积速率, 其积累机制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 提出生物群落构成类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总脱-A-三萜烯量在整个序列中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主要是对不同生物(微生物和植物)过程及其作用响应的体现, 可能指示了16000 cal a BP沼泽环境中生物群落和功能结构至少发生了4次显著的演替. 在约10200, 8700, 7700, 6600, 4480~3940以及3040 cal a BP左右, 低的总脱-A-三萜烯揭示出全新世沼泽发育的大环境下, 微生境发生了千年尺度上的多次波动. 脱-A-三萜二烯与脱-A-三萜一烯(DT/MT)、脱-A-羽扇烷与脱-A-三萜一烯和脱-A-三萜二烯之比DL/(MT+DT)]及单个化合物之间的比值与总脱-A-三萜烯含量变化相反, 即在末次冰消期和晚全新世晚期较高, 其他时期变化稳定且低, 显示了各化合物对微生境变化及微生物活动的响应不一致. 该研究从微生物这一视角探讨了沼泽环境发育的物种群落的多样性演变及生物功能组成对微生境的响应, 不仅为以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材料, 而且也为该系列化合物今后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收稿时间:2009-11-26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