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
引用本文:马凌龙,田立德,蒲健辰,王朋岭.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J].科学通报,2010,55(18):1766-1774.
作者姓名:马凌龙  田立德  蒲健辰  王朋岭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004, 2009CB7239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0810019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48)资助
摘    要:结合实测差分GPS数据、冰川雷达测厚数据与地形图以及遥感数据, 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地区抗物热冰川1974年与现在的空间范围, 估算了近30多年来该冰川的变化, 特别是冰川的体积变化. 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冰川处于大幅度的物质亏损状态, 冰川面积减少了34.2%, 体积减少了48.2%, 平均厚度减薄了7.5 m. 这一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体积的减小远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通过对位于希夏邦马地区两个气象站气象资料的分析, 发现该地区自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气温升高显著. 气候转暖所导致的大幅度冰川退缩, 将对水文与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关 键 词:抗物热冰川    喜马拉雅山中段    冰川体积    冰川退缩
收稿时间:2009-09-25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