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客观性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引用本文:孙红霞.客观性的实现是有条件的[J].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0):80-80.
作者姓名:孙红霞
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摘    要: 关于科学本质的探究,在实证主义那里侧重的是对科学理论内部结构的静态分析和重组,这是一种纯形式、纯归纳、纯累积式的思辨,形成了“无人的哲学”.由于社会中各种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对科学动力学也开始由内史研究转变为外史研究,由此,西方科学认识论出现了从对科学知识静态结构分析到对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考察的理论转向.批判理性主义开创者波普尔(K.Popper)运用系统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动摇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为缓解实证主义遭遇的困难,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库恩(T.S.Kuhn)把科学革命中的“范式转换”理解为“信念(仰)转换”,在这种掺杂了各种外在因素的格式塔转换的前后,加入人的主观性要素.库恩在突出文化背景地位的同时走向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自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历史主义对科学本质解释的左右摆动,引发哲学及诸多领域对科学理性、价值和客观性进行重新检视和诊察.正是在观念范式发生松动的背景下,“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从建构主义和相对主义视角出发,分别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激进生态主义等多个维度,开启了科学的文化多元主义的研究进路.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