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引用本文:高星,袁宝印,裴树文,王惠民,陈福友,冯兴无.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J].科学通报,2008,53(10):1200-1206.
作者姓名:高星  袁宝印  裴树文  王惠民  陈福友  冯兴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100044(高星,裴树文,陈福友,冯兴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袁宝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银川750001(王惠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 40472016)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 2006CB806400)资助
摘    要: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 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 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 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沟组”标准剖面.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活动的年代为30~24 ka BP, 属MIS3阶段晚期. 当时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 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 食草动物繁盛; 水洞沟小河已经形成. 由于降水较多, 沿河形成一些积水洼地, 水草丰盛, 环境条件适于古人类狩猎和栖息.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年代为9~5 ka BP, 环境条件与MIS3阶段时大致相同, 适于古人类生存. 由于尚未发现未次冰期冰盛期古人类生存的证据, 推测气候进入盛冰期时, 人类一度离开本区, 说明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关 键 词: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人类生存环境  水洞沟组
收稿时间:2008-01-07
修稿时间:2008-04-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