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得体性和中国传统文化
引用本文:李卫中.得体性和中国传统文化[J].平顶山学院学报,1997(8).
作者姓名:李卫中
作者单位:平顶山师专中文系!467002
摘    要:《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