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HPV的流行情况及高危型HPV 16、18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摘    要: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对1460位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依次进行TCT和HC2检查,并对TCT检查结果异常且HC2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460例患者中有414例(28.4%,414/1460)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T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2例(6.99%,102/146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2例(11.1%,162/146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150例(10.2%,150/1460);414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224例HC2检测为阳性,其中139例PCR检测为阳性,测序分型发现HPV 16型占10.9%,HPV18型占1.7%,并且其发生率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增加而升高;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新疆北疆地区的HPV16,18型序列具有特有的性质。由此可知,在临床宫颈病变人群中,高危型HPV 16和HPV 18的感染率较高并出现序列多样性。在HPV疫苗还没有引进和实施的新疆地区,筛查应该作为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