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覃军干,吴国瑄,邓兵,李从先.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J].科学通报,2002,47(17):1347-1350.
作者姓名:覃军干  吴国瑄  邓兵  李从先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99560,49976016),国家重点研究专项经费(2000078505)项目资助.
摘    要:通过对上海CY孔晚第四纪沉积样品的孢粉和藻类分析,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层中分析出较丰富的孢粉、藻类化石。共鉴定得孢粉、藻类55个科属,根据其组合特征,进一步讨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的环境,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古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水流作用。古土壤层中环纹藻与陆生草本植物粉含量互火消长的孢粉、落类组合序列,证明了该地区古土壤形成期间曾经历水泛和水退的环境交替。水泛时期环纹藻大量发育,而到了水退期,暴露的陆区发育陆生草本植物。这也反映了本区古土壤形成时环境条件多变,造成了古土壤成土特征的多期性。化石组合中海水生沟鞭藻以低含量存在,表明CY孔所在地区在古土壤母质沉积时曾受到海水影响。

关 键 词:长江三角洲  第一古土壤层  孢粉  藻类  古环境  晚第四纪地层  沉积环境  植被类型
收稿时间:2002-04-28
修稿时间:2002年4月2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