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地区七个泉组沉积相再认识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 |
| |
作者姓名: | 袁晓光 李维锋* 张宝露 韩登林 李胜 |
| |
作者单位: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2094) |
| |
摘 要: | 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具有国内最大的生物气地质储量,但其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对有利岩性圈闭的认识。从沉积相分析的角度入手,利用"相控岩性圈闭"的普遍规律,来预测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区域。根据大量露头及岩芯观察,联合测井及地震数据,发现七个泉组内共有6大类沉积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那么简单,可细分为17个亚相和37个微相,其中,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是首次识别,且非常关键;七个泉组时期,三湖地区总体呈现出"南陡、北缓"的地质格局。研究区南部发育多种沉积相,且相变快,而北部的沉积相发育很单一,范围也很局限。辫状河三角洲,尤其是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其内砂体厚度大、平面分布连续、物性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平面上主要位于全吉、埃南及中灶火地区;3大滑塌成因的砂体,其周围被暗色深湖泥包裹,是天然的岩性圈闭发育地带,可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那北1井北部、台南5井南部及甜参1井周围,面积大,厚度大,应是研究区未来开展生物气精细评价的首选目标。
|
关 键 词: | 三湖地区 七个泉组 沉积相 滑塌砂体 储集砂体 |
收稿时间: | 2015-05-01 |
修稿时间: | 2015-08-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