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
引用本文:吕厚远,李玉梅,张健平,杨晓燕,叶茂林,李泉,王灿,吴乃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科学通报,2015(8):744-760.
作者姓名:吕厚远  李玉梅  张健平  杨晓燕  叶茂林  李泉  王灿  吴乃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面条是世界性大众食品,古代人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与何种方法发明了面条,一直是有争议的.2005年Nature杂志曾简要报道了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层出土的粟类面条.但对齐家文化时期古人是如何利用粟类粮食做成面条的,迄今仍然存在疑问.本文通过对喇家遗址出土陶碗中面条残留物的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系统分析,提供了4000年前古代人类以粟(小米)、黍为主制作面条的综合证据.进一步利用传统的制作饸饹面条的工具,参考挤压糊化凝胶成型的方法,复制了与出土面条成分、形态一致的粟类面条.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关 键 词:喇家遗址  植硅体  淀粉  生物标志物  面条起源  粟类面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