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
引用本文:孙占学,张文,胡宝群,李文娟,潘天有.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J].科学通报,2005,50(Z1):93-93.
作者姓名:孙占学  张文  胡宝群  李文娟  潘天有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抚州,344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211704)资助.
摘    要:根据20口井的温度数据得到沁水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28.2±1.03)℃/km.测试了39个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计算了20个大地热流值.沁水盆地现今热流变化于44.75~101.81 mW/m~2之间,平均为(62.69±15.20)mW/m~2.运用Thermodel for Windows 2004软件对沁水盆地的古地温史进行了模拟,并得到了沁水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最大埋深时的平均古热流,北部为158.41 mW/m~2,中部为119.57 mW/m~2,南部为169.43 mW/m~2.恢复了地层的埋藏史,揭示了地层沉积结束和剥蚀开始的年龄为108~156 Ma,地层的剥蚀厚度北部为2603 m,中部为2291 m,南部为2528.9 m.其古地温场的分布格局为“南北高,中部低”,这在时间和空间上和煤层气的含气量分布相一致,初步显示古地温场对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关 键 词:沁水盆地  大地热流  镜质体反射率  热史恢复  煤层气
收稿时间:2005-03-15
修稿时间:2005年3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