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Ⅶ): 上海浦东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及模式优化 |
| |
作者姓名: | 达良俊 杨珏 霍晓丽 |
| |
作者单位: |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浙江宁波315114 2.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41); 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J10B04) |
| |
摘 要: | ![]() 以2000年在上海浦东新区营建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种类组成、植株密度、植株高度、胸径和土壤养分的跟踪调查,研究了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 年生长,林分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伴有少量自然侵入种;由于建设前期缺乏荫蔽,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常绿阔叶树种枯死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死亡率低、生长迅速,逐渐占据群落上层后,常绿阔叶树种逐渐适应群落环境,趋于稳定生长;随着群落的发展近自然森林土壤养分较种植初期稳定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森林优化模式建设的尝试,提出了“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地标性的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指导与参考.
|
关 键 词: | 近自然森林 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 生态型绿化 |
收稿时间: | 2010-07-01 |
修稿时间: | 2010-10-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