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量词形式对汉语名词所指“有界”、“无界”事物的影响——从事物的“有界”、“无界”判断,看汉、英语社会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与文化类型差异
引用本文:龙涛.量词形式对汉语名词所指“有界”、“无界”事物的影响——从事物的“有界”、“无界”判断,看汉、英语社会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与文化类型差异[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9-74.
作者姓名:龙涛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中的名量搭配问题研究”(编号:JD10—03)
摘    要: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关 键 词:个体量词  “有界”与“无界”事物  外形“定型”标准  “定性”型事物与“定形”型事物  “具象性”文化特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