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单头部模型燃烧室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数值仿真研究
作者姓名:陈威  陈一  屈美娇  胡长淮  朱益飞  张祥  汤朝伟  侯豪豪
作者单位:1.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710600;2.航空动力系统与等离子体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38;3.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49;4.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安,710049;5.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西安,710038;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210016
基金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23BSHEDZZ56)
摘    要: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的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单头部模型燃烧室进行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研究,将滑动弧等离子体简化为动态热源,并将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与电火花点火对比,归纳2种点火方式下燃烧室点火过程中温度分布与火焰演化的规律,总结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电火花点火和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2种点火方式所能达到的平均温度峰值基本相同。在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过程中,放电功率为200 W、空气流量为25 m3/h条件下,余气系数为1时,着火延迟时间为224.6 ms;余气系数为2时,着火延迟时间为324.9 ms;余气系数为4时,着火延迟时间为878.7 ms。另外,在放电功率为200 W、余气系数为1的条件下,当空气流量为15 m3/h时,着火延迟时间为194.8 ms;空气流量为35 m3/h时,着火延迟时间为298.9 ms。结果表明着火延迟时间随着余气系数、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长。

关 键 词:单头部模型燃烧室  航空发动机  滑动弧等离子体  点火  数值模拟
点击此处可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