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 |
| |
作者姓名: | 魏春生 郑永飞 赵子福 J.W.Valley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53706, USA.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9603043),中国科学院基金!(KZ-952-J1-4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KB0724) |
| |
摘 要: | 利用常规BrF5法和激光探针技术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中生代碾子山A型花岗岩全岩、石英、碱性长石、磁铁矿以及锆石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与造岩矿物δ^18O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锆石样品δ^18O值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3.12‰-4.19‰)并明显偏低。表明该岩体曾先后经历过两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早期与海水发生过高温同位素交换的下部洋壳通过板块俯冲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衍生出低δ^18O值的A型花岗岩浆。在岩浆期后高温亚固态条件下花岗岩与大气降水之间发生第2次同位素交换。第1阶段的水-岩交换导致碾子山A型花岗岩源岩δ^18O值明显低于正常地幔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第2次水-岩朴素作用则造成锆石与造岩矿物之间不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
|
关 键 词: | A型花岗岩 水-岩交换 锆石 氧同位素 地球化学循环 |
收稿时间: | 2000-06-27 |
修稿时间: | 2000-09-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