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摘    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2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值,依据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IMT厚度0.9 mm)、增厚组(1.3 mm≥IMT厚度≥0.9 mm)、斑块形成组(IMT厚度≥1.3 mm),各组分别为65例、78例及57例.选择同时间段正常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V2V1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IMT二维超声图像;同时检测血清UA、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0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中的T2DM患者与同期对照组中的健康体检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UA、HCY、IMT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增厚组、斑块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明显升高;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高于增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中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和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高于增厚组,IL-10水平较增厚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HCY、IMT、hs-CRP、IL-6、IL-10可作为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其中UA、HCY、hs-CRP、IL-6与大血管病变关系较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IL-10的作用则相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