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
引用本文:张冬玲,张洪亮,魏兴华,齐永文,王美兴,孙俊立,丁立,汤圣祥,裘宗恩,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贵州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J].科学通报,2006,51(23):2747-2754.
作者姓名:张冬玲  张洪亮  魏兴华  齐永文  王美兴  孙俊立  丁立  汤圣祥  裘宗恩  曹永生  王象坤  李自超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北京,100094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致谢 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4CB117201)和国家种质资源攻关项目(批准号:2004BA525802-05)资助.
摘    要:贵州省是中国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 类型复杂多样, 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 因 此, 研究贵州稻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和分类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32个表型性状和36个微卫星位点对贵州省537份栽培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分子标记所做基于模型和基于遗传距离的遗传结构表现一致, 将贵州省栽培稻划分为籼稻、粳稻和中间型3大类群. 遗传结构分析显示, 所划分的籼、粳类群中的材料与前人通过表型判别的籼粳存在一定差异, 在粳稻类群中混有的表型性状判定为籼稻的材料数明显多于在籼稻类群中表型性状判定为粳稻的材料数. 在籼、粳亚种内的遗传结构并不像前人所提出的均分为不同气候生态群和土壤水分生态型, 而是籼稻类群内以中偏早、中偏晚类群的气候生态型为主; 粳稻类群内以水、陆稻类群的土壤水分生态型为主. 贵州省栽培稻在形态和微卫星标记水平均检测出丰富的遗传变异, 黔西南自治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且资源数量最多、类型复杂, 是贵州省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关 键 词:贵州省  栽培稻  表型性状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收稿时间:2006-08-22
修稿时间:2006-08-222006-11-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