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宋传中,张国伟,任升莲,李加好,黄文成.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3) |
| |
作者姓名: | 宋传中 张国伟 任升莲 李加好 黄文成 |
| |
作者单位: | 宋传中,任升莲,李加好,黄文成(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张国伟(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石化南方海相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 研究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 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 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 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
关 键 词: | 秦岭—大别造山带 商丹缝合带 大陆动力学 斜向汇聚 变形分解 |
The research on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some structural zones in the Qinling-Dabieshan orogenic belt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