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大气中磷化氢的首次监测 |
| |
作者姓名: | 朱仁斌 孔德明 孙立广 耿金菊 王晓蓉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合肥,230026;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
| |
基金项目: | 致谢 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06001,40231002)、澳大利亚南极局现场考察项目(AAD Science Project 2873)和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
| |
摘 要: | 普遍认为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地球大气中, 夜间磷化氢(PH3)浓度小于几个ng/m3, 白天日照下更低(pg/m3级). 南极米洛半岛地区大气中PH3的浓度进行了检测, 2006年1~2月晴天上午10︰00大气中未检测到PH3; 而在多云与小雪的天气条件下, 大气中几乎都检测到PH3, 平均浓度约为(75.3±28.8) ng/m3 (n = 5); 光强较弱的夜间22︰00, 几乎所有气体样品也都检测到了PH3, 平均浓度约为(87.2±70.9) ng/m3 (n = 11). 1月份夜间22︰00大气中PH3浓度普遍高于上午10︰00, 2月份二者浓度较接近; 且夜间22︰00大气中PH3的浓度随气温的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 表明大气中PH3浓度受光照强度与气温的影响. 在极昼、强紫外辐射的南极夏季, 测定结果比当前认为洁净的地球大气中存在极低浓度的PH3要高1~2个数量级, 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 探讨性分析结果表明: 高洁净度的、干燥的、低温的南极环境可能延长了PH3的寿命, 并造成大气中PH3的累积;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可能存在产生PH3的新途径和大气化学过程; 另外, 还可能与局地源的排放有关.
|
关 键 词: | 磷化氢 南极 米洛半岛 大气 |
收稿时间: | 2006-06-02 |
修稿时间: | 2006-06-022006-08-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