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及其"置换变形"与兰(蕙)
引用本文:吴厚炎.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及其"置换变形"与兰(蕙)[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4):17-24.
作者姓名:吴厚炎
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贵州兴义562400
摘    要:恩格斯关于人类有两种“生产”的论述,是中华“阴阳”观念产生的依据。先秦儒家孔孟未涉及阴阳和兰蕙,至《荀子》之言“兰”,旨在明“礼”。此前屈原视兰蕙为“君子”,其阴阳与之无直接关系。阴阳观念对于《易》学的贡献,落到了道家的身上。发端于《老子》的“道”的阴阳“气”说,经《庄子》的发挥提升以及《易传》的系统深化,遂将“天道”推及于人事,解释大千世界。“阴阳”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和根本法则。《易传》的“阴阳合德”至汉武以后演为“阳为阴纲”,其“原型”(阴阳)的“置换变形”,可以儒家的礼制和人诗中的“兰蕙”为证。此乃以今人的立场,借古人的眼光,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生”《易》理作尝试性的诠释。

关 键 词:阴阳  兰蕙  阳为阴纲  置换变形
文章编号:1009-0673(2003)04-0017-08
修稿时间:2003年11月3日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ology Sense of Yin and Yang and Their Interchangeable Forms and the Orchid
Wu Houyan.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ology Sense of Yin and Yang and Their Interchangeable Forms and the Orchid[J].Jou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2003,4(4):17-24.
Authors:Wu Houy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