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
引用本文:宿兵.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J].科学通报,1994,39(8):742-742.
作者姓名:宿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 昆明650223 (宿兵,施立明),成都动物园 成都610081 (何光昕,张安居,宋云芳,钟顺隆),成都动物园 成都610081(费立松)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基金
摘    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而割裂,食物单调,生殖力低下等原因而面临濒危境地.以往的工作多集中于野外的生态、行为、数量分布、群体年龄结构、食物等方面,对大熊猫群体遗传结构或群体遗传特征如近亲交配系数等我们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大熊猫的生存力很弱,尤其表现于其生育力低下,产仔率较一般哺乳动物低,幼仔死亡率高达60%;雄体的精液质量差,畸形精子率达29.7%;雌体存在延迟着床的生理现象.

关 键 词:大熊猫  遗传多样性  蛋白电泳
收稿时间:1993-07-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