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钾离子代谢紊乱临床症状的理论分析
引用本文:赫荣乔,伍学勤.钾离子代谢紊乱临床症状的理论分析[J].自然杂志,1988(4).
作者姓名:赫荣乔  伍学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重庆肿瘤研究所
摘    要:早在1794年,高尔范尼(Galvani)用没有金属的吸引现象发现了活组织的生物电现象。大约250年后,科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了金属离子与细胞膜电位的关系的重要性。1940年布林克斯(Blinks)发现几乎所有的细胞电位,都是内负外正;只有一种法囊藻例外,其胞外介质比胞内负10~20mV。1959年卡茨(Katz)等发现,Na~+的跨膜浓度梯度,对于建立和维持膜电位没有多大关系。6年之后贝克(Baker)证实了K~+对于大多数细胞来说,起到了维持和建立膜电位的作用。同年卡茨又报道了,当细胞内K~+含量降低时,Na~+的排出也减弱,并推测排Na~+摄K~+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一发现支持了康诺利(Connelly)(1959)所提出的假设,他认为K~+、Na~+是在一种名叫钠钾泵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