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惠特曼在中国与“中国的惠特曼”
引用本文:杜璇.惠特曼在中国与“中国的惠特曼”[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3).
作者姓名:杜璇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基金项目:淮南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拉尔夫·埃利森作品的阈限性解读”;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的大学英语综合改革——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惠特曼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草叶集》,从内容到体式皆给中国现代诗坛带来勃勃生机,甚至掀起了自由体诗歌的创作热潮。惠特曼的诗集和诗学理论,成为中国诗学深入地颠覆古典诗学的驱动力,对中国现代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文章深入探寻作为他者代表的惠特曼,在被中国现代诗人所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和有创造性的误读,以及此种误读现象存在的成因,阐释中国知识分子对其诗学精神和诗歌体式的重塑,以期为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惠特曼诗歌精神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下的传播状况和变化现象,为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鉴镜作用。

关 键 词:惠特曼  《草叶集》  影响  创造性误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