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
引用本文:梁汉东,粱言慈.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白粘土中残余酸的发现与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1):7-11.
作者姓名:梁汉东  粱言慈
作者单位:1.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应用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地科院物化探所,廊坊,065000
2.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0 0 72 0 0 5,40 0 43 0 10 )资助
摘    要: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2.5亿年前,亦即,在对应于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的年代附近,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俗称“金钉子”。因此,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实验证实: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校正酸度值达到pH0.80~1.32。这一发现向寻找:P/T转折期全球海洋酸性化的直接证据迈进了重要一步。

关 键 词:中国  煤山剖面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  白粘土  强酸残留物  海洋  酸性化  酸雨
文章编号:1671-1815(2004)04-0007-05

Obser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Acid Trapped in the White Clay near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of the Meishan Section in South China
Liang Handong,Liang Yanci.Obser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Acid Trapped in the White Clay near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of the Meishan Section in South China[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04,4(1):7-11.
Authors:Liang Handong  Liang Yanci
Abstract:
Keywords:strong acid residue    white clay    marine acidification    P/T boundary    Meishan se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