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良渚古城遗址陶器的分析研究
作者姓名:鲁晓珂  李伟东  刘斌  李新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200050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31001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2010BAK67B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批准号:2012CB72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072220); 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批准号:201110243)资助项目
摘    要: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意义提供了新资料.本研究利用EDXRF,XRD,EPMA,Raman光谱等手段,对良渚古城遗址出土部分陶器的组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发现了透闪石颗粒作为制陶的掺合料,由于良渚文化玉器大多都是透闪石类型,因此推测当时的制陶工艺与玉器制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黑皮陶"存在渗碳工艺使表皮变黑,胎体内部磷含量很高,这可能与胎泥中拌和了较多量的草木灰有关.此外,基于工艺技术的相似性,还探讨了良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关 键 词:良渚古城遗址  陶器  组成  结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