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位粉末套管法制备实用化19芯Fe/Cu包套MgB2超导线
引用本文:禹争光,马衍伟,王栋樑,张现平,高召顺.原位粉末套管法制备实用化19芯Fe/Cu包套MgB2超导线[J].科学通报,2007,52(17):2006-2009.
作者姓名:禹争光  马衍伟  王栋樑  张现平  高召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应用超导实验室,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Z070003007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B601004)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AA03Z203)资助项目 致谢 感谢李晓航和闫果等的讨论和帮助.感谢北京大学陈莉,徐立,张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伟文和日本东北大学Wantanabe K在测试方面给予的帮助.
摘    要:采用原位粉末套管法, 以工业级无定形B粉(92%)和镁粉(99%)为原料, 分别以初始配比为MgB2和Mg1.05B2原料制备了外径ф1.9 mm Fe/Cu复合包套结构的19芯MgB2超导线, 700℃热处理1 h后,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超导量子干涉仪和标准四引线法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MgB2相中仅含有少量MgO和Fe2B杂相, Tc(onset)= 34.5 K, ΔTc = 4.8 K, 而Mg过量5%后, Tc(onset)下降0.5 K和ΔTc增宽0.4 K, 在4.2 K和4 T条件下, 临界电流密度值为1.07×104 A·cm-2, 提高1.4倍, 同时在高磁场下具有更好临界电流性能, 这归因于过量Mg有利于减小超导芯中微小空隙和裂纹从而提高超导连接性, 同时细小晶粒比例提高, 增大晶界面积导致钉扎能力提高.

关 键 词:原位粉末套管法  19芯MgB2线材  Fe/Cu复合包套  Mg/B优化  钉扎机制
收稿时间:2007-06-04
修稿时间:2007-06-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