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墨西哥湾北陆坡区冷泉碳酸盐岩脂肪酸及碳同位素特征
引用本文:管红香,冯东,吴能友,ROBERTS H. Harry,陈多福.墨西哥湾北陆坡区冷泉碳酸盐岩脂肪酸及碳同位素特征[J].科学通报,2010,55(4-5):367-373.
作者姓名:管红香  冯东  吴能友  ROBERTS H. Harry  陈多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Coastal Studies Institut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LA 70803, USA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9CB21950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25011)、NSFC-广东联合基金(批准号: U0733003)、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 O807J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 KGCX2-YW-805)资助
摘    要: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 m的上陆坡GC185区(GC-F样品)和水深约2200 m的下陆坡AC645区(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 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了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 均以主峰碳为C16的低碳数(<C20)脂肪酸为主, 具偶碳优势, 主要包括正构脂肪酸、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以及带支链的(iso/anteiso)奇碳数脂肪酸. 其中n-C12:0, n-C13:0, i-C14:0和n-C14:0具有明显偏低的δ13C值(39.99‰~32.36‰), 可能来源于冷泉生物. n-C18:2和C18:19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值, 可能来源于冷泉渗漏区贝氏硫细菌属/辫硫菌属. 支链奇碳数脂肪酸(iso/anteiso-C13~C17)具有特别负的δ13C值(63.95‰~44.17‰), 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值, 推断这类化合物是海底渗漏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生命活动的产物.

关 键 词:脂肪酸    单体化合物稳定    碳同位素    硫酸盐还原菌    甲烷厌氧氧化    冷泉碳酸盐岩    墨西哥湾
收稿时间:2009-04-09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