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周秀骥,赵平,刘舸,周天军.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J].科学通报,2011,56(25):2060-2067.
作者姓名:周秀骥  赵平  刘舸  周天军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90053,4089005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5901);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20300)资助
摘    要:利用气象仪器观测资料、降水和温度代用资料以及气候模拟结果, 综合分析近1000年东亚夏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和降水的年代际、百年际尺度变化规律, 对比了现代、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基本特征, 以及与太阳辐照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得到以下结论: 在近150 年里, 用东亚陆地与其周边海域大气温度差异指示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与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特征, 并且在过去50 年全球增暖最快时期东亚季风偏弱; 在百年尺度上, 中世纪暖期东亚夏季风环流是过去1000 年里最强时期, 而在1450~1570 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是过去1000 年里最弱的时期; 对应于偏弱的东亚夏季风环流, 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总体上位置偏南, 伴随着华北降水偏少、长江降水偏多(即“南涝/北旱”型)异常分布特征; 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20 年代, 降水呈现出长江流域偏少、华北偏多的反“南涝/北旱”型特征; 与中世纪暖期相比, 在1400~1600 年期间发生的是一个更长时间尺度的“南涝/北旱”现象; 此外, 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有不同步特征, 在近150 年里, 尽管全球和中国区域表面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 但是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没有表现出一个增强或者减弱趋势, 在过去1000 年里东亚夏季风最弱时期要比北半球最冷时期出现的早, 并与太阳辐照度的最弱时期相对应.

关 键 词: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现代气候  东亚季风  年代-百年尺度变率
收稿时间:2011-03-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