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记录的2010 年智利海啸信号分析
引用本文:张艳伟,范代读,许惠平.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记录的2010 年智利海啸信号分析[J].科学通报,2011,56(32):2732-2740.
作者姓名:张艳伟  范代读  许惠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6DZ12012);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MG200907,MG20091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38800);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9KJ045)资助
摘    要:海面高度变化包含了周期性的潮位变化和非周期性的风场、气压和涌浪等过程引起的增、减水变化, 较大幅度的增、减水都可能引发自然灾害. 本文利用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获取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 通过功率谱及潮汐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试验站海平面变化的主周期及其分量值, 并由海平面观测值减去潮汐调和分析值得到海面高度异常值(sla). 研究海域sla 值与南北向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65, 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由局地风场引起的海面高度异常值slawind. slawind 是sla 的主要分量, 但非等值, 即由sla-slawind 得到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值slaresidual 不等于零, 表明有其他引发海平面异常变化的外力因素存在. 通过详细分析2010 年2 月27 日智利8.8 级强震发生前后一段时间的海平面变化数据, 发现在2010 年2月28 日15:00 时slaresidual 达到极大值0.48 m, 恰好与太平洋海啸中心预报的智利地震海啸进入东中国海沿岸的时间相一致, 由此判断该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受到了智利地震海啸的影响. 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海底观测网的连续、实时数据详细分析越洋地震海啸在我国近海海域的增水过程、极值及其出现时刻, 这对于海啸预报模型的验证与改进和对计划中在东海海域建设海底观测网和海洋灾害预警等均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海面高度异常  海底观测网  潮汐  风场  智利海啸
收稿时间:2010-12-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