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中国土壤碳库及固碳潜力研究的若干问题
引用本文:郑聚锋,程琨,潘根兴,SMITH Pete,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韩晓君,杜彦玲.关于中国土壤碳库及固碳潜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科学通报,2011,56(26):2162-2173.
作者姓名:郑聚锋  程琨  潘根兴  SMITH Pete  李恋卿  张旭辉  郑金伟  韩晓君  杜彦玲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Institut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Aberdeen;23 St Machar Drive;Aberdeen;AB24 3UU;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407100190002); 教育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资助
摘    要:土壤碳库研究及碳汇问题是近年来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回顾了中国土壤碳库估算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我国土壤碳库在气候变化下的演变态势, 并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矿化与温室气体的释放问题. 整合已有的研究资料, 可以认为中国土壤总有机碳库接近90 Pg, 无机碳库约为60 Pg, 农田土壤已有的固碳速率在20~25 Tg/a 水平. 农田土壤固碳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2.0 Pg 水平, 但农业技术的实施能够实现的技术潜力可能仅为理论潜力的1/3 左右. 因此, 改善土壤管理和农田经营机制可能是提高土壤固碳技术潜力的关键.土壤固碳中有机碳积累并不表现出分解的敏感性, 固碳显得有利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一些农田综合温室气体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的案例研究反而显示有机质积累下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强度没有提高甚而降低. 未来中国土壤碳库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于: (1)以流域为尺度和地球表层系统为对象的系统固碳与碳汇研究; (2) 生态系统土壤碳固定与稳定机制, 特别是土壤固碳与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协同机理和多界面过程. 中国土壤碳科学将面临多学科集成和多目标服务的新发展机遇.

关 键 词:土壤碳库  土壤固碳  有机碳稳定性  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碳科学
收稿时间:2011-04-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