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地壳碰撞前增厚及隆升的地质证据: 岛弧拼贴对青藏高原隆升及扩展历史的制约 |
| |
作者姓名: | 丁林 来庆洲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998040800, 2002CB41260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19)资助. |
| |
摘 要: | 最近几年的调查发现, 与高喜马拉雅相似, 在冈底斯地块上广泛发育浅色花岗岩. 应用Th-Pb及40Ar/39Ar等定年手段分别对冈底斯浅色花岗岩的形成年代及热历史进行了限定, 独居石Th-Pb结晶年龄约为140 Ma, 40Ar/39Ar白云母冷却年龄约为130 Ma. 结合前人的构造变形研究及古地理分析, 认为冈底斯地块在约140~130 Ma发生地壳的缩短加厚及快速隆升作用. 与南美安第斯山高原类似, 冈底斯地块(高原)的早期加厚及隆起是新特提斯洋沿冈底斯地块南部俯冲及冈底斯地块北部班公-怒江洋逐渐封闭的结果.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最后碰撞之前, 组成高原的各地块就有着增厚的地壳, 存在较高地形的山脉, 通过岛弧拼贴, 碰撞后高原可以迅速增厚、隆起、扩展. 高原的变形不是均匀的, 而是集中在地壳较薄的软弱带.
|
关 键 词: | 浅色花岗岩 同位素年代 冈底斯岛弧 青藏高原 |
收稿时间: | 2002-12-03 |
修稿时间: | 2002-12-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