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惠儋时期的苏轼人格
引用本文:田龙过,李颖.惠儋时期的苏轼人格[J].枣庄师专学报,1996(1):27-29.
作者姓名:田龙过  李颖
摘    要:元祐八年,宣仁太后崩,哲宗亲政。绍圣元年,御史虞策、殿中侍读史来之郡共言苏轼任翰林日行吕惠卿制词、讥讪先帝。诏苏轼落端明殿学土兼翰林侍读学士,罢定州任,为承议郎责知英州事。六月,来之郡等言苏轼诋斥先朝、责授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开始了他一生最后的谪居生活。 暮年远谪,人所不堪。“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片孤。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水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成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苏轼此时虽有“许国之心”,但前途无望、归宿渺茫,一股浓厚的思乡之情随即产生。失意时渴望回到故里,这几乎成了苏轼的一种心理定势,好象只有故里才能慰藉他那悲伤凄冷的心。“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附我项,结友爱长生。”查注:赵汸《东山集》跋此诗墨迹云:“公晚播迁岭海,遂欲学阴长生超然遐举,盖已信死生祸福,非人所为矣。以垂老之年,常转徙流离之际,而浩然无豪发顾虑,非此事数定于中,殆未易能也。”过大庚岭时,苏轼头顶蓝天,清风拂面,他站在山顶俯视下面,好象俯视人类和自己,死生祸福,非人所为,又有何悲伤呢?

关 键 词:苏轼  人格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